根据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鉴定)实施细则》,对我会已组织鉴定的成果予以公示,公示期十天。如有异议,请实名提出。电话88210761,Email: zjjssc@163.com
科技成果公示表
成果名称 | 污水靶向极限脱氮和磁芬顿深度降碳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化示范推广 | ||||||
完成单位 | |||||||
序号 | 单位名称 | 通讯地址 | |||||
1 |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联创街199号星月科创园3号楼 | |||||
2 | 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41号现代·国际设计城一期1栋27层 | |||||
3 | 武汉工商学院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3号 | |||||
4 | 广州金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906号1306房 | |||||
5 | 杭州珩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莲花街333号莲花商务中心南一号楼3层313室 | |||||
完成人 | |||||||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的贡献 | ||||
1 | 骆倩 |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项目总负责人,提出了“靶向脱氮-磁芬顿降碳-再生液资源化”一体化技术路线的总体构想,确立了项目的技术方向与总体方案 | ||||
2 | 楼铮铮 | 杭州珩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设计了系统的中试实验方案,负责全程数据采集、监控与效果评估 | ||||
3 | 陈志辉 |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要负责将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三类标准化、模块化的工艺包 | ||||
4 | 阮霞 | 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导了高选择性硝酸根离子交换树脂的分子结构设计与合成工艺开发 | ||||
5 | 郑丹 | 武汉工商学院 | 高选择性硝酸根离子交换树脂的原创性分子设计、单体筛选与合成工艺开发 | ||||
6 | 黄慧敏 |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开发驯化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工艺,成功培育出在高盐环境下仍能保持高脱氮效率的耐盐菌种 | ||||
7 | 吴波 |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设计了强磁场实验平台 | ||||
8 | 王雁行 | 杭州珩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协调项目组内外的沟通与资源调配,确保了研发物料、设备、人员的及时到位 | ||||
9 | 宋劲强 | 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开发了大孔脱氮树脂再生废液处理及回用的系统 | ||||
10 | 温秋兴 | 广州金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设计了适用于污水处理的模块化磁芬顿反应装置 | ||||
11 | 徐俊杰 |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优化硫自养两项反硝化脱氮技术,并设计了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器 | ||||
12 | 汪妍 |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颗粒污泥反硝化技术中污泥培养与性能鉴定 | ||||
13 | 李忠强 |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开发针对中低浓度再生液的硫自养反硝化工艺 | ||||
14 | 尹桢畅 |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通过大量实验首次验证并量化了1.5-3 T磁场对•OH生成速率的提升效应 | ||||
15 | 朱虹 |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完成了技术的全面成本核算与经济效益分析模型 | ||||
16 | 薛云云 | 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 开发了基于磁芬顿反应器 | ||||
本项目成果已通过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组织的鉴定。 | |||||||
评价(鉴定)委员会名单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专业领域 | 职称 | |||
1 | 史惠祥 | 浙江大学 | 水污染控制 | 教授 | |||
2 | 冯华军 | 浙江农林大学 | 废水(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 | 教授 | |||
3 | 张杭君 | 杭州师范大学 | 新兴环境污染物生态风险和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 教授 | |||
4 | 李军 | 浙江工业大学 | 水污染治理 | 教授 | |||
5 | 梅荣武 | 浙江省环境学会 | 水污染治理 | 教授级高工 | |||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 |||||||
2025年8月29日,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由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工商学院、广州金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杭州珩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污水靶向极限脱氮和磁芬顿深度降碳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化示范推广”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名单附后)听取了项目技术成果、科技查新等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与讨论,形成鉴定意见如下: 一、提供的资料齐全、规范,符合鉴定要求; 二、成果主要创新如下: (1)研发了以特异性硝酸根离子交换树脂为核心的靶向大孔树脂极限脱氮技术,可实现低C/N比条件下污水极限脱氮,污水处理厂尾水总氮≤1.5mg/L。 (2)研发了高盐高氮树脂再生废水的多级AO+MBR、反硝化颗粒污泥和硫自养脱氮技术,实现了树脂再生废水深度减污和低成本控制。 (3)研发了低温超导磁体芬顿处理技术,获得了低温超导磁体和芬顿处理的最佳组合方式,显著降低了药剂投加量及铁泥产生量,达到了降碳增效的目的。 三、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8件,发表论文17篇,成果在浙江、江苏、湖北等地9项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在极限脱氮和磁芬顿方面具有创新性,总体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