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科学技术成果评价(鉴定)实施细则》,对我会已组织鉴定的成果予以公示,公示期十天。如有异议,请实名提出。电话88210761,Email: zjjssc@163.com
科技成果公示表
成果名称 | 有序纳微纤维储能材料及高能量密度机制 | ||||||
完成单位 | |||||||
序号 | 单位名称 | 通讯地址 | |||||
1 | 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 | |||||
2 | 清华大学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工物馆 | |||||
3 |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珠南路30号 | |||||
完成人 | |||||||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对成果的贡献 | ||||
1 | 武观 | 浙江理工大学 | 项目总负责人,总体负责项目策划、技术研发和管理协调。主要研发了微流控纺丝技术制备纤维有序结构和多孔通道与高电化学活性等技术。 | ||||
2 | 徐建鸿 | 清华大学 | 主要研发了通过微流控技术制备纤维取向结构、多孔通道和高电化学活性,并探讨了纤维结构、界面耦合对电子传导和离子传递的作用规律。 | ||||
3 | 陈苏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要研发了通过限域组装技术制备高电活性纤维;通过微流控纺丝技术构筑高拉伸织物。研究了纤维电化学活性负载对其容量的影响规律。 | ||||
4 | 满增明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要研发了通过微流控技术调控纤维的有序结构与电化学活性,以及纤维结构对电荷传递的影响规律。 | ||||
本项目成果已通过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组织的鉴定。 | |||||||
评价(鉴定)委员会名单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专业领域 | 职称 | |||
1 | 江浩 | 华东理工大学 | 岩土工程 | 教 授 | |||
2 | 刘壮 | 四川大学 | 岩土工程 | 教 授 | |||
3 | 张其冲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岩土工程 | 教 授 | |||
4 | 姚亚刚 | 南京大学 | 岩土工程 | 教 授 | |||
5 | 刘兆清 | 广州大学 | 岩土工程 | 教 授 | |||
评价(鉴定、验收)意见 | |||||||
2025年7月29日,浙江省技术市场促进会在杭州组织召开了由浙江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有序纳微纤维储能材料及高能量密度机制》项目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专家(名单附后)听取了项目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鉴定意见如下: 一、项目提供的资料齐全、内容翔实,符合鉴定要求。 二、项目采用微流控纺丝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储能纤维有序纳微结构调控及高能量密度提升机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1 微流控制备有序高活性通道纤维及电荷存储原理:发展了限域原位反应的微流控技术,精准构筑了具有有序结构、高比表面积、多孔通道、高电化学活性的纤维储能材料,阐明了储能纤维高电荷存储的原理; 2 多场辅助纺丝制备高能量密度柔性纳微织物:建立了多场辅助的微流体纺丝方法,可控构筑了具有高强度、柔性、导电、稳定性的储能织物,揭示了多功能储能织物纳微纤维多尺度结构与活性负载强化离子传质与高能量密度的机制; 3 柔性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宏量制备及供电应用:提出溶剂扩散与离子交换双重驱动强化纤维固化思路,通过多通道芯片集成纺丝提高出丝效率,批量制备高性能柔性纤维,构筑高性能纤维基超级电容器并供电多种可穿戴设备。 三、项目在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提出的原位反应微流控方法、多场辅助纺丝技术、离子传递/存储理论模型以及研究结论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采用。 综上所述,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总体处国际先进水平,提出的有序高活性通道纤维的微流控制备技术处国际领先水平。 |